开云体育在线登录入口
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极百科

厦门钨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简介:

阅读: 1次 投稿人: 开云体育在线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1-10

  报告期,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通胀压力持续,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地理政治学冲突影响持续外溢,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动能总体减弱;同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给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大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带领下,按照年度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国际先进制造(IAM),提升公司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全面实施集成产品研究开发(IPD),建设从市场洞察到新产品盈利的创新经营体系;扩大产业同盟圈,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障体系;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全方面提升绩效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的水准,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钨行业方面,2022年中国钨价格总体跌宕起伏,区间反复震荡,但全年均价同比有所上涨。据安泰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黑钨精矿(65%WO3)均价为11.38万元/吨,较2021年同期上涨10.93%;APT均价为17.34万元/吨,较2021年同期上涨12.3%。供给方面,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钨精矿(65%WO3)开采总量控制指标109,000吨,较2021年同期上涨0.9%。其中主采指标81,170吨,同比增长0.43%,综合利用指标27,830吨,同比增长2.39%。需求方面,2022年受制造业需求增速放缓影响,国内钨消费量同比下降,出口需求较好。根据安泰科数据,2022年中国钨消费合计为6.33万吨,同比下降2.18%,其中,原钨消费为5.23万吨,同比下降4.41%,废钨消费1.10万吨,同比增长10.00%。2022年国内钨出口量2.5万吨金属,同比增长3.15%。钨下游主要消费领域情况:基建领域,2022年受国内经济需求紧缩的影响,国内基建开工放缓,工程机械国内刚性需求减弱,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2年纳入统计的26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61,346台,同比下降23.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51,889台,同比下降44.6%;出口销量109,457台,同比增长59.8%。汽车领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3C领域,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72亿部,同比下降22.6%。依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约为1.63亿台,同比下降3.55%;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06亿部,同比下降11.02%。钨丝应用光伏领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统计,2022年中国硅片产量357GW,同比增长57.5%;光伏组件产量288.7GW,同比增长58.8%。2020年-2022年国内钨消费情况2020年-2022年国内钨精矿价格走势图2020年-2022年国内APT价格走势图稀土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我国稀土整体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均价相对上年同期上涨。百川资讯统计数据,2022年镨钕氧化物均价82.53万元/吨,同比上涨38.40%;氧化镝平均价格254.43万元/吨,同比下降4.18%;氧化铽平均价格1,372.54万元/吨,同比上涨57.51%。供给方面,2022年国家继续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较2021年均增加了25%,且与2021年全年的配额增速基本相等。2022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210,000吨,其中岩矿型稀土矿(以轻稀土为主)指标190,850吨,同比增长28.22%,离子型稀土矿(以中重稀土为主)指标19,150吨,同比持平;稀土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202,000吨。根据百川资讯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氧化镨钕产量7.41万吨,同比增长9%,氧化镝产量2,308吨,同比减少3.07%,氧化铽产量445吨,同比增长5.39%。2022年我国进口自美国的轻稀土精矿7.68万吨,同比增长1.63%。2022年我国进口中重稀土原料(混合碳酸稀土+未列名氧化稀土+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共计3.31万吨,同比减少22.36%。需求方面,稀土产品是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必不可少的核心材料,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主要有风电、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3,763万千瓦,同比减少20.9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空调产量19,258万台,同比减少0.05%。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2021年12.1%。根据乘联会报告,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031万台,同比增长63%。2020年-2022年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走势图电池材料方面,报告期内,钴价受到原料及精炼钴供需变化的影响先扬后抑,价格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涨。亚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2年金属钴99.8%min均价约为41.73万元/吨,同比增长14.71%。报告期内,镍价受地缘政治及供需变化的影响先扬后抑,价格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涨。亚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2年硫酸镍均价约为4.02万元/吨,同比增长14.17%。2022年锂盐受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提升的影响,价格大幅上涨。亚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2年碳酸锂99%min均价约为46.64万元/吨,同比增长299.24%。2020年-2022年钴价格走势图2020-2022年硫酸镍价格走势图2020年-2022年锂盐价格走势图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60.23万吨,同比增长51.3%;全球范围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99.33万吨,同比增长36.1%。2022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升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2021年12.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根据乘联会报告,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031万台,同比增长63%。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份国内钴酸锂总产量为7.7万吨,同比减少16%,全球市占率为91.7%,较去年同比增长1.5%。2022年3C消费类市场需求整体下滑。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72亿部,同比下降22.6%;依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约为1.63亿台,同比下降3.55%;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06亿部,同比下降11.02%。2022年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482.23亿元,同比增长51.40%;合并营业成本416.59亿元,同比增长56.14%;实现归属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加22.68%。2022年公司主要优势产品如钨粉末、细钨丝、硬质合金棒材、钼酸铵、钴酸锂等的市场份额保持前列,可转位刀片、磁性材料、三元材料等战略性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1、钨钼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钨钼业务整体向好,主要深加工产品销量继续增长,钨钼等有色金属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60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利润总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3.69%,若剔除公司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公司钨钼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4.02%。钨矿山因钨精矿价格上涨及钨金属回收率提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钨冶炼产品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及汇兑收益增利影响,利润总额和盈利能力同比上涨;钨粉末产品因市场需求下滑影响,销量和利润总额同比小幅下降;硬质合金棒材产品受厂区搬迁、销量下降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总额同比下滑;切削工具产品因持续深耕终端,提升产品品质,销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无法完全传导至终端产品售价,利润总额同比下降;硬面材料产品因着力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销量、利润总额和盈利能力同比增加;顶锤产品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并引导行业优化定价策略,销量和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凿岩工程工具产品通过稳定产品品质与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钨钼丝材产品受益于新产品光伏用钨丝销量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钨钼制品产品由于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恢复,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钼冶炼及钼粉末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但因夏季限电及厂房搬迁影响,合计利润总额同比持平。2、稀土业务方面。2022年度稀土产业下游需求向好,公司稀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40亿元,同比增长27.81%;实现利润总额3.17亿元,同比增长38.63%,因上年同期稀土业务板块的数据包含厦钨电机业务,而本期该业务不在合并范围内,若剔除该事项影响,公司稀土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04%。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产品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磁性材料产品采取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内部降本、工艺改进等措施应对原料成本上涨的影响,盈利能力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发光材料产品因公司及时有效调整经营策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能源新材料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充分把握市场机遇,持续开拓三元材料市场,积极巩固钴酸锂的市场份额。全年公司三元材料销量4.64万吨,同比增长71.32%,其中高电压车载三元材料由于性价比优势明显,订单充足,销量同比显著增加,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钴酸锂销量3.32万吨,市场份额仍稳居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单吨毛利提升,上游锂、钴、镍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在行业通行的“主要原料成本+加工费+目标利润”的定价模式下,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毛利率同比被动下降。2022年公司能源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7.42亿元,同比增长80.52%;实现利润总额12.41亿元,同比增长95.03%。4、房地产业务方面。2022年度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7.12%;利润总额-4.37亿元,同比增亏1.09亿元,主要为本年度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增加所致。1、多方路径保障原料供给,筑牢大宗主材保障生态。报告期,公司对大宗主材实行供需平衡管理和经营库存调节管理;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大技术协作力度,与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盛屯矿业600711)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提高资源保障力度;利用二次资源,拓宽金属资源回收渠道,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022年公司钨回收利用APT当量、电池材料回收利用金属量均同比增加,并启动2万吨稀土二次资源回收项目。2、提升采购管理能力,实现采购作业信息化自动化。报告期,公司编制物资供应商分类管理指引,在采购物资分类管理基础上,全面推行供应商分行业、分类别、分级别管理,相应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上线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和工业品商城自助采购系统MRO,使采购活动全纪实、过程信息化、物料管理标准化、采购周期确定化,提升采购作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3、夯实制造标准化精益化,强化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报告期,公司继续深化推进国际先进制造(IAM)工作,重点导入自动化与数字化。4、响应国家“双碳”号召,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报告期,公司权属各制造企业逐步引入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厦钨新能三个生产基地均取得ISO14064碳盘查认证证书并通过ISO14067碳足迹外部审核;长汀金龙碳排放管理体系获得国内标准认证,成为稀土行业首家通过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权属各制造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确定了第一批改造项目和方案,启动电机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提升电机能效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5、检视产品“六方”定位,优化产品组合与客户结构。报告期,公司电池材料事业部检视产品“六方”定位,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强化三元材料产品和市场开发,提升市场份额;通过调整客户结构,做好关键客户的市场开发和份额提升,保持全球正极材料的领先地位。在创新商业模式研究方面,推进百斯图与厦门金鹭切削工具事业部的经销商渠道共建和联合销售机制建设,通过渠道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发展。6、建立“三商”管理规范,扩大客户管理CRM试点。报告期,公司制定经销商、代理商和服务商(“三商”)管理指引,增强三商的适应性和规范性,发挥三商的主动性和开拓性。优化营销业务管理体系,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业务咨询,建立营销专业支柱管理指南。(1)编制集团技术发展规划。报告期,公司制订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业务的技术规划编制方法,明确各层级研发机构和各公司智能装备的技术发展目标、进度、关键举措和保障措施。(2)攻克产业急需重点技术,积极推进回收研发项目。公司将三大业务板块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纳入研发体系,开展多项回收研发项目。权属公司厦门虹鹭的光伏用高强度钨丝产品实现量产,技术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强化研发任务市场依据,夯实IPD经营体系。报告期,公司强化市场导向,建立市场洞察和客户洞察体系,制定市场调研方法,建立需求管理流程指引;优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流程,实现研发项目IPD试点全覆盖。规范和完善新产品管理细则,推进新产品管理和奖励落地;优化IPD积分管理办法,完善IPD评价体系;持续开展IPD人才培养。(1)应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现安全标准化信息化。报告期,公司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制定法律法规应用手册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控规范及指南;构建管风险治隐患的预防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置。(2)巩固定战略做预算成效,实施绩效管理提升工程。报告期,公司动态跟踪产品经营规划,及时洞察市场,检视关键举措,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开展季度管理预算,及时复盘、分析差距、制定下季度方案,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牵引作用;系统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使绩效考评向绩效辅导转变,通过“绩效十问”强化战略规划和全面预算日常管理。(3)深化业财融合发展,推动报表自动化。报告期,公司实施ERP系统改造,提高财务核算统一性和标准化程度。启动集团财务管理报表数字化转型,实现财务数据全链条全级次可追溯。(4)完善各类人才标准体系,深化各级人才培训体系。报告期,公司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及职级认证指引,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营销序列、技术序列、雏英班等高潜人才开展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5)深化产品事业部管理机制,优化组织设计权限分配。报告期,公司健全跨公司产品事业部业务委托机制,编制产品事业部制管理指引,指导各权属公司的组织设计和权限分配,优化产品事业部制的运行;按照产业分工和业务协调关系,调整产品事业部业务范围,加强事业部间协同运营和品牌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备注:上述项目建设投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不可控事项的影响,导致建设投产进展不达预期,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1、钨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领域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金属资源,具有高熔点、高比重、高硬度的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行业、汽车行业、模具行业、能源及重工行业、航空航天行业、电子行业、电气行业、船舶行业、化学工业等重要领域。近几年来,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供应安全背景下国产化进口替代提速,“一带一路”政策推动沿线基础设施加快建,以及全球地理政治学风险加剧下国防投入增加等都将拉动钨在先进制造、工程建设、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生物医疗等高端应用领域的消费增长。钨深加工领域,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300832)发展所带来的产品置换、新增需求,机床数控化程度提高等,全球硬质合金、切削工具需求总量有望继续增长。2、稀土是国家《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战略性矿产目录中重要战略矿产资源之一,稀土功能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稀土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性能,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微量加入便可大幅提升材料性能,是全球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可用于生产永磁、催化、储氢、抛光、精密陶瓷、荧光、激光、光导纤维等材料,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强化对稀土行业及企业的监管,通过实行开采分离总量控制、加强安全环保督察、建立企业公示制度、编制管理条例等措施,规范稀土行业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稀土行业及企业提升经营质量、优化结构调整和推进转型升级。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大力投资低碳节能环保制造产业,并大力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以新能源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有望迎来高速增长。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近几年保持高速扩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产品、储能电池等领域。伴随全球电动车市场从政策向消费驱动转变,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预计持续飞速发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有三元材料(NCM、NCA)、磷酸铁锂、钴酸锂以及锰酸锂,四种材料因各自的特性差异应用于不同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的制造国之一,其中,我国在钴酸锂及锰酸锂材料方面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磷酸铁锂及三元正极材料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及使用国。由于受下游不同应用市场的需求所驱动,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以来,受3C电子产品增长驱动,正极材料以钴酸锂为代表。第二阶段,2014年以来,随着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磷酸铁锂以其成本低、高循环次数、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的性能优势占据了锂电池市场主要份额。第三阶段,2017年以来,受消费者新能源乘用车对长续航里程需求增加、国家补贴政策转向、购车成本及安全性等多种要素的影响推动,NCM三元材料逐渐成为市场需求主导的正极材料之一。虽然在镍钴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叠加技术持续迭代等因素,近年磷酸铁锂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但长期来看,随着高电压、高镍、高功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未来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三元锂电池的性价比将不断凸显,叠加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中高端车型未来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具备高能量密度特质的三元材料仍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目前磷酸铁锂仍是储能领域的主要应用材料。公司专注于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业务,多年来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以及不断改善的管理机制,有效激发三大业务板块的内生增长动力;通过补短板、锻长板,持续推进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积极扩张钨钼深加工、稀土深加工和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1.1钨产品业务公司拥有完整的钨产业链,在钨矿开采、钨冶炼、钨粉末、钨丝材和硬质合金深加工领域拥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公司拥有三家在产钨矿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和一家在建钨矿企业(博白巨典);公司具备钨冶炼及粉末产品大规模生产能力,规模与品质处于世界前列;公司生产的钨丝多年稳居行业市场占有率前列,经年积累的钨丝技术开发能力、加工能力、设备制造能力、规模生产能力奠定了公司在钨丝加工领域的地位,公司生产的光伏用钨丝产品具有韧性好、线径细、断线率低等特点,可有效提升硅片加工企业生产效率,公司光伏用钨丝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十余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公司生产的硬质合金产品具有质量优、单价高的特点,产销规模为国内前列;公司生产的刀具刀片产品定位中高端,拥有较高的研发实力,公司建立了切削工具的四大共性技术平台,即基体材料制备技术、刀型设计技术、涂层技术和切削应用技术,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公司多款“金鹭”牌钨合金和“虹鹭”牌钨丝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1.2钼产品业务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冶炼加工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丝材制造技术实力,融合国际先进粉末制造技术,以伴生难冶炼的钼矿为原料生产出性能优异的钼酸铵、钼粉、钼坯、钼丝以及钼坩埚等钼制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光源、电真空、半导体、光电子、机械加工等领域。1.3稀土业务公司拥有从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到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金属、高性能磁性材料、光电晶体等稀土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务院批复的重点支持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牵头企业之一,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公司在做好稀土深加工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稀土应用,利用自身在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基础优势,参股了稀土永磁电机业务,在工业节能、伺服电机、汽车电机、现代农业、绿色环保等领域布局。1.4能源新材料业务公司能源新材料板块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能源新材料领域主要产品为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氢能材料、磷酸铁锂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借助于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执行大客户战略,拓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电池客户。在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达300207)、珠海冠宇及比亚迪002594)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欣旺达、宁德时代300750)及国轩高科002074)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紧跟优质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公司保持并提高了在钴酸锂、氢能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并巩固了在三元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主流企业地位。2.1采购模式公司钨钼材料、稀土业务所需原材料部分靠自有矿山或废料回收供给,部分自外部采购取得,电池材料原料大部分需向外采购。公司外部原材料采购模式为:每年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当年采购框架协议,根据行情及生产库存情况不定期地进行采购,采购价格随行就市。2.2生产模式公司钨钼材料、稀土、电池材料产品绝大部分均属于中间或配套应用产品,客户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后加工设备和工艺或者终端配套应用的具体需求指标或参数加以选择并向公司下达订单进行生产。公司所主营钨钼材料、稀土、电池材料业务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确定的数量、规格及质量要求组织生产。2.3销售模式由于公司钨钼材料、稀土、电池材料产品绝大部分均属于定制化的中间或配套应用产品,公司产品销售以面向客户的直接销售为主。2.4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了集团治理“战略+财务”双管控的模式,通过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管理及目标绩效管理的,形成了有机统一的管理闭环;二是采取公司领导下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产品事业部定位为公司的利润中心,贴近市场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在满足市场需求和创造市场需求方面取得先机。三是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以公司全面预算方案为目标牵引,实施全员绩效管理,按照业绩进行考核、实施奖惩。四是赋予下属子公司“定战略”“做预算”“问绩效”“建机制”“带团队”“控风险”等职能,提升了组织运作效率。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绩效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国际先进制造(IAM)”四大管理文化建设。①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覆盖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综合管理系统。公司以承接规划、正向前进为导向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五维目标、经营策略与关键举措,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对预算目标与关键举措的分解细化,落实主体责任,并相应形成各层级的绩效任务书;通过季度管理预算和月度分析,定期复盘,监测偏差,适时调整优化思路与举措,控制经营风险、牵引年度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对经营战略、业务发展、财务运营、绩效管理等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具有厦钨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②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地组织企业资源,按照企业战略方向和政策的要求,最终达成目标的过程。包含建立绩效目标库、绩效实施、绩效改进和绩效应用四个环节,形成了PDCA的闭环。公司实施绩效管理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厦钨绩效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也一直在更新。从刚开始的绩效考核到后期的绩效管理,到2020年开始推行全面绩效管理,实施全员绩效管理,通过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压力的层层传递,打造以高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文化。③集成产品开发(IPD)。IPD是一套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经营体系,强调以利润为核心进行产品开发,多快好省的实现从市场机会到商业变现。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持续产品创新能力,打造让客户满意的高效产品经营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的前沿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引入IPD管理模式,践行IPD研发管理体系,解决大规模研发的先进管理问题,构建需求管理、市场规划、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四大流程体系,确立“以经费为调动,以项目做载体”的研发总思路。目前集团IPD体系建设已覆盖所有开展研发活动的事业部及分子公司,实现了产学研用相结合,产业协同联合技术攻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了更强的创新能力。④国际先进制造(IAM)。IAM项目以“客户导向、目标牵引、自我批判、以人为本、持续改善”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打造“管理科学化,有套路;产品高端化,能稳定;盈利能力强,可持续”的制造体系,项目从生产工艺、生产装备、质量管理、精益现场和安环健康等五大专业支柱领域,以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制造能力建设,实现“厦钨制造,国际先进”目标。1、资源保障能力。公司拥有三家在产钨矿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和一家在建钨矿企业(博白巨典),为后端钨的深加工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公司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重点支持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牵头企业之一,致力于对福建省的稀土资源整合,同时公司与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老挝稀土资源,促进公司提升稀土资源的保障能力;公司加强与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企业合作,公司现为腾远钴业301219)第三大股东,同时公司权属公司厦钨新能分别与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化锂业(雅安)有限公司、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上游企业开展股权合作,为公司电池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原料保障。2、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聚焦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依托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高端储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推动行业技术的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各级科研项目27项,组织开展企业级重大重点研发项目27项,取得多项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纳米级超镜面光学模具材料开发及应用”和“数字驱动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两项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强韧性金属陶瓷切削刀具开发”和“重型燃气轮机高温端用复杂结构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的开发”两项成果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超高效变频空调用稀土永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成果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低重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高精度高匀质螺旋状内冷孔硬质合金钻头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晶粒分层控制的高电压低钴动力锂电池多元复合正极材料”三项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司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方面再上新台阶,报告期内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授权专利384项(其中发明专利202项),新增专利奖3项,其中:“一种高维形性硬质合金成型剂及其拌料工艺”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微型铣刀金刚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获得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含有Tb和Hf的R-Fe-B系烧结磁体及其制备方法”获得获得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计拥有授权专利1396项(其中发明专利681项)。公司通过IPD产品经营体系的持续建设,开展流程重组、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理顺全价值链,强化研发任务的市场导向,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3、全产业链优势。公司拥有完整钨产业链和稀土产业链。一体化产业链使公司能够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变化、产能变化、市场与客户变化等灵活改变产品组合,更多地参与到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业务领域中去。近年来,公司在过往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生产基地的产品和市场分工,推进各基地的产品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4、品牌优势。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有较高的美誉度。公司生产的钨钼材料产品、硬质合金棒材、切削工具、钨钼丝材、能源新材料、稀土产品质量可靠,在客户中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2022年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482.23亿元,同比增长51.54%;实现归属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加22.68%。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97.99亿元,同比增长20.96%;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99.91亿元,同比增长7.57%;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4%,同比增加1.2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65%,同比减少0.67个百分点。1、钨资源战略地位稳定,制造业转型、新应用开发增加拉动钨产品需求增长。钨资源仍为中国稀缺战略资源,2022年钨精矿开采控制指标10.9万标吨,同比增幅0.93%,其中调减了安徽、浙江指标总量,调增了湖南、河南、福建、新疆等省区指标,体现了保供、严控、优化的总量调控政策方向。目前中国钨供应占全球钨供应的80%左右,自然资源部采矿配额稳定,且未来两年没有新投产的矿山,伴随钨资源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影响,预计未来国内钨精矿供应基本稳定。国外有潜在投产的矿山项目,根据安泰科报告统计,预计海外产能在2023年将增长1500吨,2024年将新增产能3500吨左右。同时钨精矿循环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带来一定的供应增加,因此预计2023年钨精矿开采指标与2022年持平或略有增加。《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中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到64%”,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均需要高端数控机床,数控化率的提升需求较高,因此也加快了存量机床的替换升级,机床的高端化,数控化及国产替代已成必然趋势。根据德国机床工业协会(VDW)的数据,中国是机床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但国产品牌性能与海外产品对比仍有差距,高端机床基本依赖进口,市场前景广阔,而刀具是高档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刀具消费规模在50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会进一步增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相关的新能源产业链充分受益,其中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硅片开工旺盛,进而催生金刚线需求,由于细钨丝与碳钢丝相比具有细线空间大、抗拉强度高、破断力强、韧性好、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势,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钨丝代替传统碳钢丝为母线的金刚线。预计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上升,光伏切割用钨丝需求也会同步提升。安泰科预计,2023-2024年钨消费量有望恢复增长,其中2023年原钨消费量将达到5.4万吨,2024年消费量将达到5.6万吨。目前中国仍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材料生产、应用、出口国,且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以及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近几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持续发力,通过实行生产总量控制、加强安全环保督察、建立企业公示制度等措施,促进了我国稀土行业及企业提升经营质量、优化结构调整和推进转型升级。但结构失衡问题依然存在,轻稀土原料供应稳定,中重稀土原料供不应求。根据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2万吨、11.5万吨,比于2022年第一批,轻稀土矿产品增加22.1%,重稀土矿产品指标减少4.8%,改变连续多年保持不变的情况。我国虽已重启部分江西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但离子矿的开采总量指标并未增加,未来增长空间也有限。此外,独居石、钕铁硼废料已成为我国供应的重要来源,并且规模逐步扩大。低碳化和工业智能化是当今驱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两大最重要的力量,而稀土则是这两大驱动力量的核心材料。特别是稀土在低碳经济中应用范围广泛,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转向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基于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和氢气生产中,稀土是脱碳和电气化的关键材料之一。预计稀土产品的需求将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机能效提升、机器人、风电、消费电子、节能环保等终端应用领域热度提升而协同增长。2023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消费回暖几率大增,由此推测钕铁硼产量仍有少量增长预期,百川预测2023年钕铁硼产量有望达到22-24万吨。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及低碳发展需求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要求欧盟27个成员国自2035年起禁止生产与销售燃油车。2022年新能源车行业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汽协统计,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销量领先全球,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汽车消费需求预计将有所放缓,在经历了上一年度高速增长后,2023年全球新能源电动车消费预计将由高速增长过渡到稳定增长阶段。伴随着各国政策的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消费驱动力的逐步转变,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持续增长,锂电正极材料也将随之进一步增长。EVTank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42万辆,2030年有望达到5212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过50%。2030年之前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到2030年总体出货量或将接近5TWh。公司坚持“专注于钨钼、能源新材料和稀土三大核心业务”的战略定位,以“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使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为股东获取丰厚的回报、与社会共谋和谐发展”为使命。秉承“稳中求进,做大市场,获长远利”的企业方针,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硬质合金和工具业务的快速发展把厦钨做强,通过三大业务的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发展把厦钨做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贡献比例把厦钨做优,通过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把厦钨做稳,把厦钨建设成为“人才集聚的平台、技术创新的平台、产业发展的平台”,实现厦钨第三次创业的目标。公司将以文化引领,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司由内生发展向内生与外延相结合扩张的转变;努力实现公司数字化转型;积极做好双碳工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新格局,彰显国企担当。年度总体工作思路:2023年公司将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采购降本、制造降本、流程降本为重点进行成本费用管控;深化国际先进制造,不断提高生产制造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实现数字化做好准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以产品集成创新经营体系(IPD)和新产品管理体系为抓手,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建成世界一流标杆企业,实现厦门钨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年度总体目标:2023年预计合并营业收入529亿元;争取总利润比2022年有所增长。1、强化原材料供应链管控体系,多管齐下保障主材供应。抓好已投矿山的建设与发展,筑牢原料供应保障。深化原料供应市场调研,优化供应商管理策略和采购策略,助力达成降本目标。拓展金属资源回收渠道,提升金属资源再生能力。2、优化分类采购管理,推广采购业务全流程线上化。优化主辅材供应商结构,实施精准采购策略。全面推进MRO(五金备件、办公劳保用品及油品试剂)商城网络自助采购,全集团范围内推广SRM(供应商管理)系统并上线,实现采购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及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3、系统策划先进制造2.0,制造标准化引导制造降本。围绕“强提升、见实效”的阶段性目标,推进国际先进制造2.0,强化对经营业务的提升导向,开展提质增效,使各项运营效率指标持续优化。系统策划五化评价体系,优化IAM业财融合,持续推进制造自动化与数字化。4、升级各公司营销管理体系,试点CRM(营销管理系统)并实现三个转变。打造厦钨营销管理体系,夯实“精细化营销”和“全渠道营销”管理基础,推动传统营销向“数字化营销”和“智慧营销”迈进。在厦门金鹭推进CRM试点上线,引导经营管理从订单驱动型向用户驱动型转变、从经验管理型向数字管理型转变、从初级信息化向工业互联网转变。5、构建环保与碳中和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碳排放盘查。全面建设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碳中和管理体系,全面引入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对碳排放当量进行盘查,建立厦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制,实现集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6、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增强风险管控综合实力。落实总经理六大职责之一“控风险”的基本要求,引入ISO31000风险管理体系,启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搭建风险管理框架、方针及计划,建立标准化的风险识别方法;识别各风险因素和风险因子,绘制风险管理矩阵及风险地图,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实行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7、保障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建设项目、厦门金鹭硬质合金工业园项目、泰国金鹭硬质合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厦门金鹭切削工具生产线亿米光伏用钨丝项目、韩国厦钨钨废料回收生产基地项目、成都鼎泰新材料项目、长汀金龙节能电机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扩产项目、长汀金龙稀土废料的稀土二次资源回收项目、厦钨新能海璟基地和宁德基地的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厦钨新能四川雅安磷酸铁锂项目、厦钨新能福泉基地三元前驱体项目等。8、技术创新重点工作。立足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2023年重点研发项目。将金属资源回收再生利用技术、低碳制造技术、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技术,纳入各层级的研发范围。改善IPD与业务适配性,提高IPD体系能效,以项目制方式开展体系与业务适配性管理专项,推动研发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流程运行效率,持续开展IPD人才教育培训;优化创新成果验收评价方式,规范新产品核算,实施新产品利润分享计划。(1)升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现场管理安全技术专项。2023年重点提升各层级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安全技术水平、应对风险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现场管理安全技术专项管理能力。(2)优化战略规划管理的工具方法,完善情报资源体系。落实战略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战略检视,建立新业务战略管理模型、改进市场分析方法;建立规范有序的情报资源体系,对三大产业开展前瞻性和专题性研究;创新生态圈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合作对象和内容。(3)深化固化全面预算管理,牵引实现经营目标。推动集团各层级管理者深入理解并扎实应用“目标-干事-花钱-效果”的管理逻辑,对目标制定、理顺经营管理思路、制定关键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和定期复盘“目标、干事、花钱”的效果情况进行一体化管理布局,推进各层级管理者切实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职责要求,使全面预算管理回归“管理”本质,推动各层级管理者“主动筹划、积极作为”,对经营目标的实现形成“牵引”作用。(4)深化绩效管理提升工程,提炼“绩效十问”工具方法。实施总经理“问绩效”工程,通过“绩效十问”实施绩效管理,打通战略规划、全面预算和全面绩效链条,形成管理闭环,提炼管理工具方法,分主题深化培训,在全集团推广。(5)推动组织优化与人效提升,完善人才机制与梯队建设。推动集团整体组织健康与人效提升,对组织与人才管理上的水准进行综合评价。深化各序列人才认证和培养计划,推进干部梯队闭环管理,统筹高潜力管理人才的数量和比例,完善人才识别、引进和培养机制。(6)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实现投资管理信息化。开发投资管理工具,实施投资管理信息化,保障投资过程合规性,提高决策科学性。(7)提升VI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各公司标识设计与设置。结合公司战略定位和组织架构,对现行的VI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升级与扩充。规范各公司视觉标识系统,提升品牌形象,传达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重点专项。公司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产品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全球经济的波动将影响公司有色金属产品的价格和下游需求,特别是出口需求,进而导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产生波动。钨和稀土均为我国战略稀有资源,能源新材料为我国新兴产业,国家对钨、稀土、能源新材料行业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将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公司面临一定的行业政策风险。国家商务部对钨品直接出口企业资格制定非常严格的标准,目前公司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如果国家对出口企业资格标准进行大幅调整,则可能使公司出口业务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本公司下属的矿山企业从事矿产资源采选业务,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监督体系,但仍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渣,如果排渣场和尾矿库管理不善,存在形成局部灾害的可能。此外,若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暴雨、泥石流等,可能会对尾矿库、排渣场等造成危害。同时,公司在勘探、选矿、冶炼及精炼过程中,同样存在发生意外事故、技术问题、机械故障或损坏等的可能;这些技术问题、机械故障或损坏均可能导致本公司的业务运作中断,造成经营成本增加,或人员伤亡。此外,近年来新的法规不断出现,对公司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从事的有色金属行业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如果公司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要求,可能需要支付罚金或采取整改措施,公司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1)公司钨钼材料、稀土业务所需原材料部分靠自有矿山或废料回收供给,部分自外部采购取得,电池材料原料大部分需向外采购,原材料供应安全存在一定风险。(2)公司所主营钨钼、稀土和电池材料等业务的产品价格受钨钼、稀土、钴锂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如钨、稀土、钴锂等原材料的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1)现有产品技术不能持续创新的风险。公司是国内钨钼、稀土和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通过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持续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研发,公司构建了相对成熟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行业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体系。但由于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层次日益提高,公司存在技术研发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导致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的风险。(2)产品技术路线选择风险。公司光伏用钨丝、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所处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照明等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且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虽然公司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保持高度关注,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度强调保持技术路线转换灵活度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规模,但公司在该等行业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一定的技术路线、不能达到预期发展目标的风险公司未来经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上游拓展占有资源,进一步增强上游原材料资源保障;向下游延伸扩大市场,重点拓展硬质合金、切削及凿岩工程工具、光伏用钨丝、电池材料、稀土深加工等高端产品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若上述上下游延伸的发展规划不能顺利实现,公司经营存在不能达到未来发展规划目标的风险。虽然公司对产业重点项目在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实施等方面经过缜密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但是由于项目经济效益的测算均是按照项目获批时的情况进行测算,未来行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或不达预期,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几率存在不可控事项,以上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回报和公司的预期收益。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一级子公司31家。随着子公司规模扩张,加之不同子公司的业务差异,存在对子公司管理不力的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损失风险、或有负债风险等可能性。汇率波动及外汇政策的变动将影响公司进口原材料成本和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745,505.17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3.06%;如果公司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信用发生变化,可能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870,719.29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8.61%,存货占比较高可能使公司面临存货跌价风险,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近年来本公司加速国际化步伐,但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劳工等经营环境的一定差异对公司不同地区的资产经营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同时也给公司国际化管理的各类专业化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引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公司海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紧缺的影响。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点我交流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分享

分享

投诉建议

投诉留言

投诉建议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