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在线登录入口
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极问答

规划总产能超1100万吨正极材料莫忽视这三重风险!

简介:

阅读: 1次 投稿人: 开云体育在线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0-1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2021年正极材料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

  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持续,渗透率不断的提高,储能电池项目加速落地,更加催生了对锂电材料的旺盛需求。其中,正极材料作为关键核心材料之一,配套需求也在大幅提升。

  ●9月19日,深圳德方纳米11万吨/年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9月16日,江苏航天锂电科技50GWh锂电池及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260亿元人民币以上,基本的产品以电芯为核心,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等上游配套材料产业。

  ●9月8日,广东东阳光科技发布关于投资扩建5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的公告。

  ●8月21日,山东创普斯新能源18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真正开始启动仪。

  ●8月14日,西陇科学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6亿股,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将用于高端精细化学品技术改造项目、5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6月23日,天原股份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30%的股份,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

  ●6月13日,振华新材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6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45亿元用于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该项目总投资为62.4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0万吨/年正极材料的能力,大多数都用在生产高镍、中高镍及中镍三元正极材料,并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

  ●6月8日,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20万吨/年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项目基本的产品为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的满足单体电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210Wh/kg的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部达产后将形成20万吨/年产能。

  ●5月30日,金浦钛业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20万吨/年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

  ●5月30日,浙江华友钴业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拟514亿韩元(约2.75亿元)认购株式会社LGBCM49%股权。此外,LGBCM拟建设6.6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总投资额4371亿韩元(约23.37亿元)。

  ●5月10日,江苏龙蟠科技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与唐山鑫丰锂业共同投资9亿元在湖北省或河北省唐山市投资开发建设3万吨/年氢氧化锂/碳酸锂项目。

  ●2月25日,丰元(云南)锂能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红塔工业园区举行。

  ●2月21日,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拟募集资金总额为7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5万吨/年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和5万吨/年高性能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月6日,深圳德方纳米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正极材料的产业链上游由大宗化学制品构成。生产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硫酸锰、硫酸钴、金属镍、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主要辅料包括烧碱、氨水、硫酸等,该等原辅材料主要为大宗化学制品,市场供应较为充足。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以上化学制品中硫酸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和锂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在过去浮动较大,年中价格可能变化10%以上。

  上游供应商包括格林美、必和必拓(BHP,澳大利亚)、丸红(Marubeni,日本)、天齐锂业等,其中格林美主要销售硫酸钴、硫酸镍等硫酸盐,必和必拓主要销售金属镍粉,天齐锂业主要销售锂盐如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耗用的主要能源为电力,由当地供电部门直接供应。

  正极材料产业链的中游由正极材料制造企业构成。目前,行业中的主要玩家包括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料、厦门钨业旗下的厦钨新能、杉杉能源(杉杉股份控股69%)、容百科技等。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主要玩家中部分企业有央企背景,如当升科技为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长远锂科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振华新材料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目前正极材料行业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以上六个玩家所占市场占有率相差不大。

  正极材料产业链的下游由锂电池制造商构成。目前,锂电池行业有名的公司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K,香港)、松下电器(Panasonic,日本)、三星SDI(Samsung SDI Co,韩国)、LG化学(LG Chem,韩国)、天津力神、比克动力、远景集团等。

  从出货量来分析,目前全球锂电池行业呈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巨头企业为松下电器、三星SDI和LG化学,国内第一梯队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第二梯队为孚能科技、天津力神、比克动力、远景集团等。

  作为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特性直接决定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约43%,其成本直接决定了锂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在锂电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锂电池常见的正极材料最重要的包含钴酸锂( LCO )、锰酸锂( LMO )、磷酸铁锂( LFP )、三元材料( NCM/NCA )等。其中,磷酸铁锂正极和三元正极主要使用在在动力锂电池中,受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带动,需求正增长较快,目前在正极材料总量中合计占比为70%以上。

  在 2021 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48 万吨,同比增长 258%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 43 万吨,同比增长 80% ;钴酸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0.6万吨,同比上升31%;锰酸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0.9万吨,同比上升60%。从产品出货结构占比来看,2021年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占比由24%上升到43%,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占比略微下滑,市场占有率由46%下降到38%。

  据国信证券7月份的研报预测,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710GWh。按照0.25万吨/GWh磷酸铁锂单耗测算,2025 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 180 万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近几年全球正极材料厂商已公告的拟扩产项目集中在中国和韩国,规划总产能超1100万吨/年,其中磷酸铁锂正极规划产能占据64%。目前,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显现、三元材料向高镍低钴趋势发展、新型材料逐渐受到市场关注,不同技术路线均有其应用领域。

  尽管行业新进入者众多,我国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出于产品质量、供应链保障等考虑,会自产部分正极材料;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厂商和回收企业具有资源优势,也会向下布局,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挤占正极材料厂商的市场空间。根据EV Tank数据,2021 年正极材料整体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前十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于50%,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一是正极材料生产的技术壁垒相比来说较低,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对强势锂电池企业议价能力可能不足。正极材料生产本质上是锂电池产业链中的一个工序,主要是对各类金属盐类的混合烧结加工。工艺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技术门槛并不算很高,各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大多数表现在精细化的管理和过程控制。

  二是正极材料企业正处于产能的高速扩张期,如果与下游需求增速不能匹配,容易形成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当前受下游市场需求强劲的拉动,各大正极材料企业都在积极扩张产能,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化工企业近期也在积极布局磷酸铁锂市场,在建的产能规模相当大。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并非线性的,有几率存在阶段性的停滞。因此,下游产业增速放缓或者没有到达预期可能令正极材料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而由于正极材料企业面对锂电池企业在议价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如果出现产能过剩,其盈利空间势必面临被挤压的风险。

  三是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切换风险。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技术路线。在我国早期推广新能源汽车之际,磷酸铁锂占主导,后来由于三元锂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低温适应性上的优势,开始逐渐替代磷酸铁锂成为主流。但2021年以来磷酸铁锂市场占比却出现反超,再度成为市场的主流,三元占比反而会降低,这种技术上的转变可能令相关企业承受不小的损失。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目前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都存在不小的技术缺陷,市场对下一代锂电池固态锂电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虽然短期内固态锂电池不会商业化,但是如果其一旦大规模推向市场,则现有的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企业都可能面临一次重新洗牌。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信息》杂志、全国电子化学品信息站、新产业智库、高工锂电、工银投行、 高禾投资、TechWeb、锂电百汇、经济观察报等网络公开渠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 转载的稿件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一部系统讨论锂离子电池制造原理及应用方面的高水平学术专著,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集成反映了国内外的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新科技成果与有关技术,体现了锂二次电池的当今发展和研究趋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可供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手册使用。

  本书根据当前电化学能源材料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策略,涵盖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热点研究和产业领域,是新能源、锂电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化信书局还有各种石化行业专业书籍,满足所有的领域读者的需求,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进店选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点我交流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分享

分享

投诉建议

投诉留言

投诉建议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